全球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全国作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二级分类土地利用数据30m 高精度植被类型分布数据 全国城市功能区划分布数据 全国DEM高程数据服务 全国耕地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全国林地分类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全国草地类型分类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全国水体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全国建设用地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全国未利用地数据空间分布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服务 全国坡度坡向数据服务 一级分类土地利用数据30m
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气温空间分布数据集 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集 全国平均风速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平均水汽压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蒸散量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日照时数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相对湿度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气候区划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气象站点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水文站点地表径流量空间分布数据集
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酸碱度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氮磷钾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深度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中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分布数据 中国土壤容重含量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poi感兴趣点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医院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全国学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全国居民点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机场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地铁线路站点空间分布数据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 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 中国县级统计年鉴数据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区划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影像 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 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 Sentinel2哨兵2卫星影像 SPO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WorldView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GeoEye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NOAA/AVHRR卫星遥感影像 MODIS卫星遥感影像 环境小卫星 Rapideye快鸟卫星影像
高精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 高精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数据 LAI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地表温度LST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数据集 全国湿地沼泽分类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国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 全国GPP初级生产力数据 全国农田熟制空间分布数据集 中国植被区划数据 中国草地资源数据 全国月度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数据 月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数据 全国年度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数据 年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数据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空间分布数据 RVI比值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数据
Across-track
Across-track是传感器的成像方向,与传感器运动方向是正交的。
Active Remote Sensing System
主动式遥感系统,自身提供能量和照明的系统(如雷达系统)。一种遥感系统,它将自身的电磁辐射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物体上,然后记录反射或折射回传感器的能量。
Along-track
Along-track是传感器的成像方向,该成像方向平行于平台移动的方向。
Amplitude
振幅,信号强度的度量,描述电磁波的强度或高度(单位是伏特)。振幅(amplitude)表示一个复杂的信号,包括幅度(magnitude)和相位(phase)。
Antenna
天线,雷达系统的一部分,发射和接受电磁波信号。
Antenna Array
天线阵,一种由几个独立的天线组成的排列,它们之间的间隔和相控,使它们各自的贡献在首选方向上相加,在其他方向上抵消。SAR系统采用短的物理天线,但通过改进数据记录和处理技术,它们综合了长天线的效果。这种工作方式的结果是一个非常窄的有效天线波束宽度,即使在很远的距离,不需要物理上长的天线或短的工作波长。例如,在SAR系统中,一个2米长的天线可以有效地达到600米长。
Attenuation
电磁波衰减,信号强度的降低。在信号级的数学描述中通常用乘数因子描述信号强度的降低,由于增益小于一个单元而使信号衰减,电磁波衰减的常见原因包括通过吸收造成的损耗和当电磁波通过介质时的体积散射。
Azimuth
方位向,地物在天线视场内与雷达飞行方向在成像面内相交的位置,常表示沿雷达飞行方向的线性距离或分辨率。
Azimuth Ambiguity
方位向模糊度,当返回信号的采样速度太慢时出现的一种重影形式。
Azimuth Bandpass Filtering
方位向带通滤波,带通滤波在信号中选择一定频带的频率分量。方位向带通滤波是指在二维雷达信号的方位方向上进行滤波,在方位向频域上的信号能量位置取决于天线角度。
Azimuth Compression
方位压缩,在SAR信号域中,原始信号数据分为距离向和方位向,需要连贯压缩才能实现仪器的全分辨率潜力。方位压缩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方位复制函数进行前后一致的关联,适当的海明窗加权处理方法也适用于参考函数,后续相关作用通过相似的量调制信号和噪声,因此这个过程的信噪比不变。
Azimuth Resolution
方位向分辨率,通常应用于图像域的方位向分辨率特征,方位分辨率基本上受系统多普勒带宽的限制。多余的多普勒带宽通常允许更多的视数,从而损失方位向分辨率。
Azimuth Time
飞行的时间
Backscatter
后向散射,雷达电磁波与目标作用之后,朝向雷达天线的回波部分。
Backscattering
后向散射系数,是形成后向散射的过程。朝向雷达方向的散射截面称为后向散射截面,通常用sigma表示,度量雷达目标反射强度。雷达从分布式目标返回信号的归一化量测称为后向散射系数或sigma0,即每单位面积的后向散射。如果后向散射的信号是不需要的,则称之为噪声。入射的电磁波的其他部分可能被反射、散射或被吸收。
Band
波段,所选择的波长或电磁波频率。
Bandwidth
带宽,根据标准定义(见宽度)测量信号或其它分布中可用的频率跨度,或测量系统中的频率限制级。SAR距离信道中的典型带宽为20兆赫,方位信道中的典型带宽为1千赫。带宽是任何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并决定可用的最终分辨率。对于任何脉冲,描述其结构的基本参数是时间带宽积。
Beam
能量集中的脉冲。侧视雷达(SLAR)的天线波束垂直于飞行路径,并照亮平行于平台地面轨道的条带。由于卫星的运动,每个目标元件被光束照射一段时间,称为积分时间。
Beam Mode
SAR的系统模式,决定了扫描宽度和分辨率
Beta Nought (ß°)
Beta0,雷达亮度系数。斜距范围内的单位面积反射率,无量纲。
Brightness
亮度,雷达反射率的强度用数字(数字图像文件)或灰度(摄影图像)表示,图像特征和灰度是成比例的,图像中像元的强度值越大,显示越亮。亮度会受到色调、纹理或雷达图像、雷达伪影变化的影响,地形和表面粗糙度也会影响图像的亮度。局部入射角越大,图像越暗;反之,局部入射角越小,图像越亮。
C-Band
C波段,在电磁频谱的微波部分的一个标称频率范围,从8到4Ghz(3.75到7.5cm波长)。C波段已经成为一些实验飞机SAR系统和一系列单波段卫星SAR系统的常用频率,包括ERS-1/2和Envisat SAR系统和RADARSAT-1/2SAR。这些系统的相应波长大约为5.6厘米,这在海冰监测以及其他应用中都非常有用。C波段对植被冠层或土壤的穿透能力有限,仅限于表面。
Calibration
定标,把描述图像的数字转化为物理量,如反射率、几何形状(位置或大小)、或相位的过程。
Chirp
线性调频,典型的相位编码或调制应用于成像雷达的距离脉冲,以实现大的时间带宽产品。得到的相位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具有线性导数。这种编码通常称为线性调频(FM)
Chirp Compression
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回波信号与适当的参考函数相关联。从时域进行适当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后,在频域进行相关分析。感兴趣的参考函数应该表示朝向目标的线性调频信号。
Coherence
相干性,相干性是干涉图像素的大小除以原始图像像素的大小。它通常由复数干涉图和图像一次在一个窗口上计算。其范围从0到1。0代表干涉图中没有有用信息,1代表干涉图中没有噪声。相干性可以用来评价干涉图的质量;反应了关于地表类型(植物和岩石)的信息;还与图像中的变化有关,某一时相发生了微小的、在强度数据上不可见的变化,在干涉图的相位图中可以显示出。
Complex Number
复数,对于雷达系统,复数意味着信号或数据文件的表示需要幅度和相位测量。在数字合成孔径雷达中,复数通常由一对等价的数字表示,即实同相分量(I)和奇异正交分量(Q)。对于像SAR这样的相干系统,复数的作用是信号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在处理器中使用信号相位来获得高分辨率。
Co-polarisation Signature
同极化信号,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具有相同的偏振特征时,所收到的信号是同极化信号。
Corner Reflector
角反射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交镜面组合,以增强雷达方向上的反射信号,高导电性的材料反射率是最强的(如船只、桥)。
Cross Polarisation Signature
交叉极化信号,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具有正交极化时接收到的信号。
Decibel(db)
分贝(db),信号强度的测量,应用于功率比。分贝常用于雷达,如在测量反射率时,其动态范围可能跨越十个因数。
Depolarisation
去极化,当电磁波从目标散射时,电磁波的极化状态会发生变化。去极化是部分极化波在散射时极化程度变化的量度。如,一个目标可以散射一个极化程度大于入射波的波,在这种情况下,去极化是负的。去极化还用于表示完全极化波的极化程度的空间或时间变化
Depression Angle
俯角,通常指从雷达的水平面测量雷达到电磁波入射物体的视线。对于图像解释,一般不使用这个术语,因为它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也无法体现地表局部坡度的影响。一般用于雷达本身垂直天线方向图的描述。
Detection
探测,对每个像素值确定信号强度的处理阶段。检测从数据文件中去除相位信息。优选的检测方案使用幅度平方法,该方法是节能的,并且具有每个像素的电压平方单位。
Doppler Frequency
多普勒频率,多普勒频率取决于卫星在视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这个方向随着卫星在飞行路径上的位置而变化,因此多普勒频率随方位时间而变化。因此,方位角频率常被称为多普勒频率。
Dielectric
电介质,既没有“完美”的导电性,也不是对电磁辐射完全“透明”。所有中间材料的电学性质,如冰、天然树叶或岩石,可以用两个相对介电常数来描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光滑表面的反射率和微波对材料的渗透是由这两个量决定。
Dielectric Constant
介电常数,也称为复介电常数,描述有损耗介质的电学性质。(参见渗透率)。根据惯例,使用给定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定义为(绝对)介电常数除以“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Dihedral
二面角,由两个面正交相交形成的二面角反射面。为了增强后向散射,二面角必须面向雷达装置,并且交点轴与电磁波入射方向成直角。
Distributed Scatters
分布式散射体,由许多随机位置、相位和每个散射像元的小散射体组成。
Elliptical Polarisation
椭圆极化,一种极化状态,其中电场的两个垂直分量有不等的大小和一个非零相位差。在这种情况下,电场矢量的尖端在横贯波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一个椭圆运动。
Foreshortening
透视收缩,空间失真,即如果相同的地形是水平的,那么面对侧视雷达照明的地形斜坡相对于其外观具有一个压缩的范围尺度。透视是高程位移的一个特例。对于更陡的坡度和使用更陡入射角的雷达,这种影响更明显。距离尺度扩展,互补效应,发生在斜坡背对雷达照明。
Frequency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荡的次数或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点的波长数。波的振荡速率。在遥感中,这个术语最常与雷达一起使用。雷达使用的频带(雷达频带)最初是由军事机密信件指定的。在微波区域,频率在1GHz(Gigahertz)到100GHz的数量级上。
(“Giga”意味着要乘以10亿倍)。对于电磁波,波长和频率的乘积等于传播速度,在自由空间中,传播速度就是光速。
Frequency Modulation
频率调制,一种将信号的频率改变到基频或载波频率附近的技术。
Geocoding (or Georeferencing or Ortho-rectification)
地理编码(或地理参考或正射校正),将图像从倾斜距离投影转换为参考椭球体高度或DEM的地图参考系统的过程。
Ground Range
地面距离,侧视雷达图像投射到名义上的水平参考平面上的距离方向,类似于传统地图的空间显示。对于航天器数据,使用地球大地水准面模型,而对于机载雷达数据,平面近似就足够了。地面距离投影需要从倾斜距离到地面距离的几何变换,导致起伏或高程位移、透视缩短和中途停留,除非使用地形高程信息。
Horizontal Polarisation
水平极化,在天线坐标中,以水平方向为唯一电矢量的线性极化。
Incidence Angle
入射角,从雷达到成像场景元素的视线与该场景的垂直方向特征之间的夹角。为此目的,“垂直”的定义是重要的。必须区分(名义上的)“入射角”由雷达的大尺度几何形状和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决定,而局部入射角则考虑到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平均斜率。较小的入射角是指视线更接近(局部)垂线,因此“更陡”。一般而言,分布散射体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
Intensity
强度,场或分布的强度,如图像文件,与大小成正比,平方(参见功率)。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SAR干涉技术是一种从连续的卫星SAR图像进行相位测量,以推断不同的距离和距离变化的技术,目的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精度和可靠性检测地球表面的非常细微的变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地形图绘制、测量地震引起的地形位移以及测量冰川或大冰原的流速。InSAR这个术语,最常用于重复轨道干涉测量。
Interferometry
干涉测量技术,利用两颗卫星通过时返回信号的相位差异来探测地球表面细微变化的技术。对地面上同一点的两次雷达测量的结合,在同一时间,但从略有不同的角度,以产生立体图像。使用三角法中的余弦法则来计算雷达和地球表面之间的距离,这些测量可以产生非常精确的高度图,或高度变化图。绘制高度变化可以提供地震破坏、火山活动、滑坡和冰川运动的信息。
L-Band
L波段,一个标称的频率范围,从1到3千兆赫(30到10厘米波长)的电磁波谱微波部分。L波段是几个实验性飞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以及一系列单波段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包括海区合成孔径雷达和JERS-1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使用频率。这些系统的相应波长约为23.5厘米,这在海冰监测和其他应用中都很有用。该波段对植被冠层的穿透能力显著。
Layover
叠掩,高度位移或透视的极端形式,其中反射物体的顶部(如山)比物体的下部更接近雷达(在倾斜范围内)。这一特征的图像看起来像是向雷达传感器倾斜了。对于入射角较小的雷达,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Linear Polarisation
线性极化,一种极化状态,其中电场的一个垂直分量的幅度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偏振椭圆折叠成一条直线;电场矢量的尖端在横贯波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一条直线运动。
Looks(Multi-look)
视数,在SAR处理器中,一组信号样本将整个合成孔径分成几个子孔径,每个子孔径代表相同场景的独立观测。由这些观测的非相干累加形成的结果图像的特征是减少噪声和降低了空间分辨率。SAR信号处理器可以使用全合成孔径和完整的信号数据历史,以产生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尽管存在很多斑点噪声,单视复数(SLC)的SAR图像产品。多视可以通过平均距离和/或方位向像元分辨率产生。为了提高多视处理后的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会相应的降低。注意,多视处理时使用的视数与图像数据的统计数据确定的有效视数之间存在差异。
Magnitude
震级,描述波所需的三个参数之一。幅值是与相位无关的波的振幅。对于由同相(I)和正交(Q)分量描述的复信号,其幅度由sqrt(I2+Q2)给出。对于复振幅A,根据定义,大小为lAl。
Microwave
微波,一种非常短的电磁波。位于远红外线(IR)和传统无线电频率之间的电磁波谱部分。虽然没有定义的限制,但通常认为它的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300 GHz到0.3 GHz频率)。在这些波长下工作的无源系统有时被称为微波系统。主动系统被称为雷达,尽管雷达的字面定义要求的距离测量能力并不总是包括在主动系统。
Motion Compensation
运动补偿,调整传感系统和/或记录的数据,以消除平台运动的影响,包括旋转和平移,以及沿轨道速度的变化。运动补偿是机载SAR的必要条件,但航天器SAR通常不需要运动补偿。
Multifrequency Radar
多频雷达,在一定频率和波长范围内传输脉冲的宽带系统。
Multipolarisation Radar
多极化雷达,一种能够同时且相干地获得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多个独立复极化测量的雷达。
P-Band
P波段,频率范围从0.999到0.2998 GHz(30到100厘米波长)的微波(雷达)部分的电磁波谱。P波段是一个实验性的SAR频率,目前仅用于研究和开发目的。它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 JPL) AIRSAR多频(C-、L- 或P -波段)SAR系统的一部分,专为地球观测实验而设计。P波段不受大气影响,能够穿透大雨。P波段SAR对植被冠层、冰川或海冰、土壤的穿透能力非常显著。
Phased Array Radar
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使用一种天线,该天线由天线元件阵列和信号处理组成,该信号处理允许天线以电子方式操控。
Phase Preserving
相位保持,当相位在峰值是正确的,处理算法被称为相位保持,不考虑脉冲响应的相位变化。
Phase Unwrap
相位解缠,SAR干涉测量中,干涉图上某一点载波信号的相位延迟是该点地形高度的函数。然而,载波信号的相位只能测量到一个周期内,即360度。相位解缠是指通过向被测相位添加适当的循环次数或360度的倍数,将被测相位转换为绝对相位。
Polarimetric Active Radar Calibrator (PARC)
极化主动雷达校准器(PARC),用来接收和重新发送雷达脉冲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一个极化敏感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和一个稳定的放大器,它提高信号水平,使被校准的设备接收到一个给定极化的高信号。
Polarimetric Radar
极化雷达,一种允许测量每个分辨率元素的完全极化特征的雷达。
Polarisation
极化,电磁波中电(E)矢量的方向,在常规成像雷达系统中通常是“水平”(H)或“垂直”(V)。极化是由天线确定的,它可以在发射和接收时进行调整,使之不同。物体微波的反射率取决于物体的极化状态和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图像文件的频带和极化特性的常用简写符号是用下标表示接收和发射极化状态,按此顺序表示频带。
Polarisation Ellipse
极化椭圆,对于椭圆极化波,电场矢量的尖端在横贯波传播方向的平面上追踪一个椭圆。这个极化椭圆描述了电磁波的极化特性,包括垂直电场分量及其相对相位的比值。
Power
功率,场或分布的强度,如图像文件,与大小的平方成正比(见强度)。
Pulse
脉冲,雷达发射的电磁辐射。也被描述为一组分布在短时间间隔内的波。这种分布在时间域或空间维度上是用它的宽度、振幅或幅度来描述的,从这些可以反映它的能量。在雷达中,使用调制或编码脉冲,必须对原始脉冲进行解码或压缩,以实现在图像中观察到的脉冲响应。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PRF)
脉冲重复频率(PRF) -雷达发射的脉冲重复频率。
Radar Antenna
雷达天线,雷达天线是发射和接收辐射能量的结构;它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雷达的操作能力和成本。在雷达遥感中,天线的主要功能是将辐射的微波能量集中成所需形状的波束,称为天线图案,将其发射到所需的方向(视线方向),并从表面或物体接收返回的能量。雷达遥感天线提供场景照明。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雷达截面(RCS),雷达反射率的测量,雷达横截面(RCS),用一个假设的均匀散射球体的物理大小来表示,该球体将产生与从样本目标观测到的相同的反射水平。
Radar Equation
雷达方程,系统参数,描述接收到的平均信号电平(有时是图像信号电平)与附加噪声电平比较的数学表达式。主要参数包括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噪声功率和雷达距离。距离效应有时被称为扩散因子,因为有效功率随距离的小幅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SAR接收到的每个图像像素的功率与R3成正比。
Radio Echo
无线电回波,雷达目标反射的信号,或该信号在雷达接收机的阴极射线管屏幕上产生的轨迹。
Radiometric Resolution
辐射分辨率,在图像中观察到的场景反射率的每个估计中预期的变化范围。辐射分辨率越小“越好”。
Radiometer
辐射计,一种定量测量电磁波谱中某一波段的电磁辐射强度的仪器。通常与定语一起使用,如红外辐射计或微波辐射计。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辐射定标,根据雷达方程,考虑天线增益模式、距离扩展损失和散射面积,对SAR数据进行辐射定标。
Range Resolution
距离分辨率,距离向的分辨率,通常应用于图像域,无论是在斜距面或在地距面。距离分辨率从根本上取决于距离信道中的系统带宽。
Range Time
距离时间,接收脉冲内相对于脉冲传输时间的快时间。原始数据(Raw)是从SAR系统接收到的数据。
Reflectivity
反射率,被照物体重新辐射一部分入射能量的特性。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越小,镜面方向的反射率越大。对于侧视雷达,后向散射是反射能量的可观测部分。一般来说,较大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后向散射;散射表面的电导率越高,反射率越高。离散目标的雷达反射率的相对强度用sigma表示;自然地形的雷达反射率的相对强度用sigma 0表表示。
Repeat Pass Interferometry
重复轨道干涉技术,一种基于从卫星微位移轨道获取同一场景的两幅图像的方法。将两个图像数据文件的相位信息进行叠加。然后减去每个像素处的两个相位值,得到只记录两个原始图像之间相位差异的干涉图。相位差可以与区域内每个位置的高度变化有关,从而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为了获得最佳结果,后向散射应该没有变化以保持相干性;因此,植被覆盖的区域是一个问题。为了检测特征运动(例如跟踪冰川),轨道应该尽可能靠近。了解传感器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线和相干性,该技术可以优于立体相对量测(~10 m垂直精度)。
Resolution
分辨率,一般(但不严格)定义为“点扩展函数”、“格林函数”或“脉冲响应函数”的宽度,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光学、物理或电子系统背景。更确切地说,“分辨率”指的是系统在被探测的范围中,当两个物体的亮度具有可比性且在所研究的雷达的动态范围内时,区分对应于两个距离较近的小物体的两个图像特征的能力。(该定义源自Lord Rayleigh[1879])。“高分辨率”指的是具有较小脉冲响应宽度的系统。
Resolution Cell
分辨率单元,一个围绕场景中每个点的三维圆柱形体。单元距离深度为倾斜距离分辨率,宽度为方位分辨率,与照明波前共形的单元高度仅受天线方向图垂直波束宽度的限制。分辨率单元格通常是根据局部水平来定义的。
SAR Focusing
SAR聚焦,在一个长合成孔径(阵列)中,SAR聚焦涉及到去除和补偿从天线到地面目标的路径长度差异。聚焦合成孔径的主要优点是,它增加了可以处理的雷达信号的阵列长度,从而提高了任何距离的潜在SAR分辨率。当合成阵列的长度是对地成像距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SAR聚焦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因为从地面上的特定点到阵列中每个单个元素的视线(范围)在距离上是不同的。雷达信号的这些距离差异或路径长度差异会影响图像质量。在聚焦SAR图像中,这些相位误差可以通过对每个合成孔径元素的返回信号进行相位校正来补偿。聚焦误差可能由未知的或未校正的平台运动引起的。在非聚焦SAR图像中,可用的合成孔径长度是相当有限的。
S-Band
s波段,在电磁波谱的微波部分,标称频率范围从4到2千兆赫(7.5到15厘米波长)。s波段雷达用于中等范围的气象应用,例如降雨测量、机场监视和专门跟踪任务。
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canSAR)
扫描合成孔径雷达(ScanSAR),能够通过将天线扫描到不同的位置来发射多个子波束的雷达装置。
Sensitivity Time Control (STC)
灵敏度时间控制(STC) ,由于从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入射角度而产生的较弱的后向散射导致的雷达振幅的预先编程变化。
Shadow
阴影,从雷达位置的光学角度看,隐藏在高地物后面的区域无法看到。这个区域对应的是没有被雷达波束照射的区域,因此在雷达图像中也没有改区域的图像。该区域的像元并不是真实的反射率,像元值很小,在图像上表现为暗区。
Sidelobes
旁瓣,与中心响应分离的非零能级。例如,旁瓣在天线模式中自然产生,尽管它们通常是一种干扰,必须尽可能地加以抑制。大的旁瓣可能会导致一个特征产生不必要的多幅图像。
sigma (s)
Sigma,从一个几何物体(自然的或人造的)反射的雷达信号强度的传统度量。Sigma用能产生相同反射率水平的导电球的几何截面来规定反射强度。(面积单位,如平方米)。
sigma nought (so)
sigma 0,散射系数,分布式散射体反射的雷达信号强度的常规度量,通常用dB表示。这是一个标准化的无量纲数,将观察到的强度与一平方米面积的预期强度进行比较。Sigma0是关于名义上的水平面定义的,通常与入射角、波长、极化以及散射面本身的特性有显著的变化。
Slant Range
倾斜距离,沿从雷达到被照亮场景中每一个反射点的视线射线序列所测量的图像方向。由于SAR是向下和侧视的,倾斜距离到地面距离的转换有一个固有的几何尺度,它会随着图像的变化而变化。
Speckle
散斑,与场景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相关的统计波动或不确定性。单视SAR系统可以对图像中每个分辨率单元的反射率进行一次估计。在SAR处理中,通过多视可以减少散斑,但降低了分辨率。散斑是一种乘性随机过程,其方差和空间相关性主要由SAR系统决定。
Synthetic Aperture
合成孔径,合成孔径,或虚拟天线,由一长列连续和相干的雷达信号组成,当一个短的(真实的)天线沿着预定的飞行或轨道移动时,就会发射和接收这些信号。合成孔径是将受卫星平台尺寸限制的相对较小尺寸的真实雷达天线向平台的前进方向侧向指向而形成的。连续脉冲所在的点传输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长合成阵列的元素,然后信号处理器将使用和处理生成SAR图像。这种详细的雷达信号数据阵列是实现高方位分辨率的关键。这种长的虚拟天线概念是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基础。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合成孔径雷达(SAR),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产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相干雷达系统。信号处理使用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通过连续脉冲从一个合成孔径的元素来创建一个图像。当视线方向沿雷达平台轨迹变化时,通过信号处理产生合成孔径,其作用是延长天线长度。SAR可实现的方位分辨率大约等于实际天线长度的一半,并且不依赖于平台高度(距离)。高距离分辨率是通过脉冲压缩技术实现的。为了获取地表图像,将雷达波束定向到平台轨道的一侧,具有沿轨道方向上足够宽的天线波束宽度,可以在不改变天线观察角度的情况下多次照亮同一目标或区域。
Stokes Matrix
Stokes矩阵,4 * 4的实数阵列,描述了入射波的Stokes参数转化为被雷达照亮的场景的每个元素反射的电磁波的Stokes参数。Stokes矩阵描述了反射介质的全极化特征。
Stokes Parameters
Stokes参数,四个实数的集合,共同描述了电磁波的极化状态。
Swath
成像场景的距离尺寸的宽度,可以用地面距离或倾斜距离测量。
Texture
纹理,亮度的二阶空间平均,场景纹理是平均反射率的空间变化。对于名义上平均反射率恒定的区域,图像纹理由场景纹理乘以散斑组成。
Tone
色调,图像亮度的一阶空间平均,通常定义为一个名义上平均反射率恒定的区域。
Transmission
传输,由雷达发送的能量,通常以一系列脉冲的形式,照射拍摄区。
Trihedral
三面角,由三个相互正交的表面形成的三面角反射器。
Volume Scattering
体积散射,在介质中发生的多次散射事件,通常既不密集也没有很大的切线损失,例如森林的树冠。体积散射主要是由材料的介电特性决定的。
Vertical Polarisation
垂直极化,在天线坐标中,以垂直方向为唯一电矢量的线性极化。
Wavelength
波长,在周期波中,连续周期中相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X-Band.
X波段,标称频率范围从12.5到8千兆赫(2.4到3.75厘米波长)在微波(雷达)部分的电磁波谱。x波段是若干高解析度雷达应用的合适频率,经常用于实验性和作战机载SAR系统,设计用于军事和民用遥感应用。C波段系统的相应波长约为3厘米,这对于绘图和监视任务非常有用。
Zero Doppler Time
零多普勒时间,它是地面上目标相对于卫星的多普勒位移为零的沿轨道(方位)时间(即当目标垂直于飞行路径时)。又称最接近方位时间。
以上资料来源于:SAR-Guidebook[M]. sarmap, August 2009